第三十六章 第五节 给学生补充精神“营养”的人
中国十三亿人口,想不复杂都不行。有些阴暗面就在自然和不自然中形成了,有些人觉得做生意成了时尚,觉得做大腕、当老板特过瘾,有些人竟把离异、养“妾”也变成了一种游戏……然而,当这许多当今见怪不怪的群体在中国当今社会涌现之时,他们的子女也形成了一个小群体。这个群体的特征是缺少关爱,得不到完善的管理。他们大多孤僻、狂傲、厌学、自私……这渐渐已形成了一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乃至社会问题。公办学校那种走进教室是学生,走出教室就不是“学生”,想管还管不着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合于这种群体,他们必须要有类似于西山学校这种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来约束他们,尽快的把他们早已松动的自由“缰绳”收回来,再紧紧拉住……
调总校政教处工作之前,邓衍明一直在初中部担任副校长,他就是一位拉“缰绳”的人,需要邓衍明这种专管德育的副校长紧拉缰绳的学生,每学期都有着百十号人。西山学校一个初中部,四千多学生96个班级,若来96位问题学生,一个班级安插一个,倘若来上192个问题学生,一个班也就是两个。一个四五十名学生的班级,仅仅一个或两个问题学生的安插,是丝毫动摇不了班级正气的。因为问题学生带进来的“不正之风”实在太弱小了,就像一粒汽球落进一口池水里,那气球只能在池水里飘飘荡荡,永远植不下“根”来。邓衍明的思想工作就是竭力使一个班一个两个的问题学生无法成为米缸里的“老鼠屎”,绝不允许去“坏了一缸米”,以正压“邪”,以好促“次”,这就是邓衍明促进后进生转化最基本的思路和手段。针对问题学生“问题”的出现,邓衍明的思想工作就是紧紧追踪,一步不拉下。
问题学生要逃学,可在西山学校里逃不了,逃出了班级,逃不出年段,逃得出年段逃不出学部,即便逃得出学部也逃出不西山学校。西山学校单一座总校就有四“扇”校门,无论哪一“扇”,都有保安24小时全天候“重兵把守”。保安不见着老师、教练或是学生家长。对学生是绝对不予放行的,学生想单个外出,在西山学校绝无可能,除非学生有孙悟空的本事,拔一根毫毛吹一口气变一次模样地骗过保安。
逃学逃不了,那么你只能在校,在校了老去宿舍睡觉总不是个事,何况宿舍里也有保安,有班主任、年段长、教练巡视,一旦发现有学生装病而不上课的,一律劝其归位上课。玩不了,睡不了,只有回班级、进课堂一条路。而一到班级,那种集体的热闹,同学间的朝气,学习知识的氛围,必定一天一天的把问题学生转化过来。
虽然都在班级了,但原本较为顽固的“野心”,将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早恋之上,有意无意的去追逐女同学。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分管德育的邓衍明将以“如临大敌”的姿态出现在班主任、教练、年段、政教处各“大员”的面前。集中所能集中的“火力”,“攻其一点”,只是一阵功夫,就把“早恋”扼杀在萌芽之中,让朦朦懂懂状态中的同学很快清醒过来,集中精力投入学习。
“明”的行不通,有的问题学生就来暗的。看课外书、做小动作、伏在课桌上打瞌睡。这时,德育工作的任务就是谆谆善诱,从“低要求”开始,劝说道:人家学一本书,你能不能学半本书,人家学10个单词,你能不能学2个,人家考100分,你能不能考50分?其实他们有的在原本学校的成绩仅二三十分,能以50分为起点逐渐进步,那就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别的“劣习”慢慢在改了,可乱花钱的“劣习”还在,钱是爸妈给的,老师管不着。邓衍明面对这样的学生,一次次地说“不”。在西山学校,你就是花爸妈的钱也“没资格”,你在学校吃有食堂,睡有宿舍,穿有校服,玩有广阔的校园,买零星用品有超市……你还想什么呢?有的家长一个月给孩子的零用钱就是一千、两千,有的甚至要多少给多少。但班主任、教练和别的老师没有一个允许,只允许把所有的钱存在学校“银行”里,实在因为要买牙膏牙刷之类,必须通过申请,实际花多少给多少,或是批给的金额超出实际购买量的20%至30%。这样,到学校超市8元货物,批来了10元,剩下2元买块面包,当然可以。起始时,父母同情孩子没钱花,不够吃,于是把一箱箱沉重重的伊利牛奶都百千里迢迢的邮寄来。到后来,就连孩子都自动的节俭起来,不乱花钱了,即便有钱也习惯地不去花它。孩子们在电话里要求父母不必再邮什么牛奶,因为在学校里习惯了,一能吃饱,二还不缺营养,他们真的花不了什么钱。
把孩子逐步转化过来了,学校又辅以政治、时事、法制法纪、行为习惯、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等方方面面的专业讲座。请的都是专家,诸如安排武警的、公安的、教育机关的、文明委办的来校讲课。心已走上“正道”的学生,在这关键时节,又来这许多“营养”,吸收得很是彻底,“营养”也就上去了。
有缺“营养”的学生,就连习惯性行为,随地吐了一口痰,也都自觉地改正,或是惊慌失措地不好意思。有一回,邓衍明亲见一个思想以及行为都已转化过来的问题学生,控制不住原有的习惯,随地吐了一口痰,一吐出去就后悔了。恰巧,邓衍明走上前去,不等邓衍明开口,那学生就说:“我错了,我错了,随地吐痰,不应该的,不应该的。我不小心随地吐痰,去拿拖把擦干净就是了,我擦干净,行吗?”邓衍明面对这样通情达理的学生,爱之,疼之,唯恐不及,忙说:“行!行!当然行,知错就改,好孩子嘛!”
那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直朝卫生间取拖把去了……
作为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邓衍明非常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更明白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新人,是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转化问题学生仅仅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并非德育工作的全部内容,但从这个方面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点,积累经验,也是西山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特色。
西山学校春风化雨的德育工作温暖了多少学子的心,不是故事的“故事”在西山学校天天都在发生着,延续着……
更新时间:2015-11-06 15:54:23 | 阅读: 次 | 编辑: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