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第一节 老骥伏枥,志在西山
2005年9月间的一天,总校长张文彬屈指算了算,一番自言自语,老顾问陈金和往加拿大已五六十天了,也该回来了,……说着说着,就站了起来,在办公室来回踱了踱步,随即翻起陈顾问临走前留下的联系电话,拨出了一个国际长途……
接通了,正是陈金和接听的。
这边张文彬问说:“老先生,你出国时间长了。”
那边陈金和答道:“不长,差几天才两个月。”
张文彬又问说:“你老先生怎么不回来?”
陈金和笑了笑说:“我是不回来了哇,不是与你张校长说好了,这次出来一两年内不再回国了。我04年就拿到加拿大的绿卡了,做了人家国家的公民,总不在人家国家也不是个事呀!”
张文彬一听,急了,不无武断地说:“不行,不行,西山学校还要大发展,事情一二三四排不开,有许多事没有您老先生不行,真的不行。”
陈金和听了,沉默了几秒钟,又说:“张校长,你就饶了我吧,我这次要是再回国,别说老伴通不过,就是儿子、儿媳也要拦住不放呀!”
张文彬听到这里,似乎更加地武断了,连说话的声音也不知不觉大了起来:“你家属的工作慢慢做,反正你老先生要尽快回来,再帮帮我,帮人就得帮到底,哪有你老先生这样帮了一半就出国享福去了。这样,再给你十天时间,这几天,我委托北京那里给你买好回国的机票,这里的事办妥了,你再走,所有费用我包干,就这样,西山见!”
张文彬把电话挂了,电话那一头的陈金和却久久坐在电话机旁愣怔了好半天,说不清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说高兴吧,这个张校长几乎是在用“枪”顶在自己的背后“逼”自己回到西山工作。可正在加拿大事业发展之中的儿子、儿媳岂能答应?而且,被张校长 “逼”回国内已不是新鲜事了,2004年11月也是张校长掏钱给自己买好了进出加拿大的来回机票,自己才不得不回国的。这次张校长又“故伎重演”,真是拿他没办法。说不高兴吧,自己退出教育界都已经四年了,还能得到张校长这个民办教育家如此的赏识和抬举,的确也很是荣幸。毕竟与张校长共事了几年,深知他的性格与为人,他能如此待你,说明自己在他心目中的份量还是重的。作为一位万人学校的总校长能如此迫切的需要自己,不能不因此而高兴和欣慰。
张校长的“逼”,还真让陈金和左右为难了一两天。第三天,加拿大民航已派人把中国方面给陈金和预订的机票送上门来。陈金和心头一热,心想,张校长做到这份上了,自己还能再说什么?他不无感慨地想:张文彬之所以是张文彬,就在于他对事业的执着,对朋友、对同事感情的执着。正因为他这种难能可贵的执着,他才拥有未来光明的前景。世上人间,悠悠万事,情为重呀。盛情就更是难却了,为情而返吧。
几天后,陈金和设法安抚了久在加拿大国的家人,启程回国了……
上世纪50年代的福建师范大学,已历经半个世纪,也是一座很具有知名度的高等学府了。能进入其中深造的大学生们,大多在原中学里学而优,表现好。而陈金和 就是1957年度进入这座学府中文系就读的。当时,师大正在组建政治教育系,而陈金和又是以中共党员的身份入学的,自然从中文系抽出,进入政教系,以扩充政教系的生源。
1961年陈金和获得政教系学士学位后,分配在长乐县的“最高学府”——长乐一中任教。九个春秋之后,又被调到长乐四中。之后,又调到离福清家乡靠近的江阴中学。不久,调往长乐七中担任教务处主任。1978年又调回到长乐四中任副校长。二年后,担任四中的校长,并兼该校的党支部书记。
陈金和调到长乐四中担任校领导时,正逢国家“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陈金和便在高考升学率上大作文章,大显身手。作为校领导,又在各中学任教时积累了丰厚的教学经验,陈金和抓起高考升学率来就得心应手。1978年当年就有一大批学生从四中走上各大学。此后,79年、80年、81年……陈金和领导的长乐四中连年在高考升学上夺魁。由此陈金和名声大振,太多太多的应届非应届的考生都云集在陈金和周围。那几年,四周周边的空闲民房租用一空,就连居民还住着的房子也腾出来让学生居住,一时间,四中考生爆满。
经四中走上高校的本科生有500多人,专科达到1000多人。在这批精英骨干之中,从政的,其中有7位厅局长,24位县处长,科局级的大几百人。从事学术研究的有太多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硕导、博导、教授。从商的,在国内的已成款爷级的人亦不在少数。在国外的也都以富豪华人的赫赫声名傲立于侨居国,有一个在美国商界发展的学生,其资产已达到几亿美金,很是了不得。
从1961年至2001年,陈金和在公立学校从教整整40年,其中担任校长时间长达23年。
桃李满天下的陈金和于2001年办理退休手续回家乡福清时,弟子们开出17辆小轿车浩浩荡荡把老校长送回家乡。
回到家乡的陈金和,其实退而不休。长乐教育界赫赫有名的老教育专家回家乡,家乡的“父母官”岂能放过?
那时,福清境内多所民办学校,包括西山文武学校,都没有经过上级批复,还都处于“非法办学”的尴尬处境之中。“非法办学”导致问题丛生,福清市教育部门下大决心,同时也下大力气对福清境内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包括西山学校在内的几所民办学校实行大规模整顿。迅速建立整顿工作组,工作组人员以机关人员和退休教育专家相结合。陈金和当然列名其中。
由此,陈金和结识了张文彬……
整顿民办学校工作组工作结束后,张文彬如同当时刘备“三顾茅庐”恭请军师诸葛亮一般的把陈金和请进了西山。
从此,陈金和以高中部校长、总校顾问的身份,成了张文彬办学事业中的高级智囊团重要成员。
既然想设立个“智囊团”,光一个陈金和就远远不够。张文彬把搜索人才的目光打向四面八方。
更新时间:2015-11-05 16:44:00 | 阅读: 次 | 编辑: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