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园 | 小学部 | 初中部 | 高中部 | 职专部 | 校园新闻 | 武术特色 | 艺术特色 | 体育特色 | 足球特色 | 西山课堂 | 文艺汇演 | 家长课堂 | 专题 | 班班通
当前位置首页 > 海纳百川 > 第三十一章 第三节 辗转三省,千里家访
第三十一章 第三节 辗转三省,千里家访
    “一切为了孩子”!这面旗帜不仅高高飘扬在西山的上空,而且时时刻刻飘扬在总校长的心中,飘扬在西山广大教职员工的心中……
    在西山创校十周年之后走进西山的电视编导人李凯金(山夫)走进西山后,于2006年寒假,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帜下,率领徐莉丽等几位电视人走山东、下四川、进云南,横跨三省,行程万里,深入到50多位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探索学生及其家长们满意的是什么?不满意的是什么?所期待和希望的又是什么?深入到家家户户了,家长们所谈所说,就极其真实地反映出他们的心声。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工作,无疑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云南,李凯金无论如何忘不了小学部黄闯同学在云南西双版纳茶山起伏之中的那个穷家。父亲远离他们母子而去,已多年不知去向,音讯全无。母亲几乎一边滴着眼泪,一边在一家茶厂挑栋菜叶,换取微薄的工薪,节衣缩食地从嘴里的饮食、从身上的衣裳里省下几毛,匀出几块,积存起来供儿子上学。这位母亲不仅决心让儿子上学,而且还要让儿子走进最好的学校,因此百里挑一地选择了福建的西山。这位母亲曾对李凯金说过这么一句话:“老师啊,我就是一家一户挨着去要饭,也要让儿子完成在西山的学业……”
    此后,每当李凯金在西山校园里看见小黄闯,就要想起他在西双版纳那个家徒四壁的家,和他那含辛茹苦饱受风霜的妈妈。每每想起了,总要万分的感慨。同时,也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童年、少年……
    上世纪6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让中国走进了一个非凡的岁月,李凯金那位军中高干的父亲不知被“造反派”关在何方,父母的工资没有了,家中断炊断粮的威胁,让李凯金不得不过早地“提篮小卖”。每天清晨,他左手粮票右手钱地到国营饮食店买来年糕和油条,再拿到农贸市场向那些赶早市的买卖人兜售。那年月,一块年糕是一两粮票,四分钱,两根油条是一两粮票七分钱。而李凯金在农贸市场卖给生意人是年糕每块五分,且收粮票,一根油条五分,不收粮票,两根油条就是一毛,刨去二毛钱一斤的粮票,每根油条能净赚五厘钱,就靠着这五厘、一分的,硬是帮着母亲养活了三个弟弟。最可悲的是“屋漏连遭连夜雨”,有个小弟偏在那连三顿饭都上不了桌的日子里得上个急性脑炎。在小弟那个高烧不退的夜晚,李凯金背着小弟,硬是一步三摇把小弟背进了市医院,而当他回家熬好一暖壶稀饭,带着脸盆口杯赶回医院时,母亲和弟弟因被父亲的一位在军队的战友接走转住另一家部队医院而不知去向。尚不知情的少年李凯金,一时间被悲伤和恐怖击倒了,他抱着那一暖壶的稀饭,蹲在市一医院门口对着夜空悲声放哭……那次凄惨的哭声,无助的苦难,李凯金无论如何也忘不了。
    家访中,李凯金看见仅靠母亲在茶厂拣茶叶供他上学的贫苦子弟黄闯,就要联想到自己苦难的过去,泪水浸泡之下的童年、少年,从而萌生出尽力量照顾好小黄闯的念头,让贫穷的孩子能在西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关爱。他当场下决心在自掏腰包小有补贴小黄闯的同时,还要求电视台的同事们切勿忘记9月8日这个日子,因为这一天是黄闯同学的生日,在这一天,生日蛋糕是必不可少的……他对小黄闯的家长说:平日里,只要有需要他出力帮忙的事,就尽管开口,他一定随叫随到。走进西山的李凯金,常常说要向张文彬总校长学习给孩子们以爱心,没有爱心的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西山人。
    西山学校家访队伍不辞劳苦地辗转数省,深入高山村寨,征求家家户户的意见,请父老乡亲为西山学校建言献策,各受访家长无不感动。家长们都说:“西山学校‘一切为了孩子’,真是名符其实呀!”
更新时间:2015-11-05 16:43:10 | 阅读: | 编辑:张越
Copyright©1994-2022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学校)
闽ICP备10203392号-2 闽公网安备 35018102000197号
幼儿园更新统计 | 小学部更新统计 | 初中部更新统计 | 高中部更新统计 | 职专部更新统计 | 电视台更新统计 | 腾讯视频一 | 腾讯视频二 | 腾讯视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