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第二节 大兴西山文明之风
在一个周末的行政会上,总校长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大兴“八荣”,摒弃“八耻”,又一次提出了文明礼貌和节水节电事宜,提得很是具体。这两者虽然有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区别,然而说透彻了,都是一个意思:西山学校如何开展更加具体化的精神文明建设?
有一天,张文彬看到这么一个现象,一位教师模样的人在校园大道上走着,正好有一支排着队的学生队伍迎面走来,学生队伍中一位班长模样的学生提醒全队同学一齐高喊:“老师好,叔叔好!”
可是,让学生意外的是,这位“老师”和“叔叔”竟然无动于衷,既不回一声:“同学们好!”也不招招手、点点头,任何示意都没有,只是怯怯的、亦或是漠然而过。
正在不远处的张文彬目睹了这个场景,一边为学生担心,另一边也为那位当“老师”或“叔叔”的人难过。担心的是,年纪不大,涉世不深的孩子们,以十分美好、十分礼貌的心境和态度恭恭敬敬地向一位大人长辈问了好,可对方没有理会或叫没有接受这种美好的心境、礼貌的行为。如此不公平的现象是否给孩子们造成伤害?这是否会让纯真无邪的孩子们感到我付出的文明礼貌是错误的,因为大人长辈不接受,大人长辈不需要。得不到平等待遇回报的孩子们是否由此慢慢滋生出:你不礼貌,我也不必再礼貌的不良心态。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他这个总校长看到不止一次了。
另一方面,张文彬真的很为那位面对几十位同学众口一词的问好声无情而过的老师难为情。张文彬很难理解,且不说是一位老师,你就是比孩子们大的一个大人,听到如此宏亮的集体问好声竟然会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离去之后,难道他不反思?不后悔?不脸红?这样的一个“老师”,亦或是这样一个“大人”,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因为他的行为“智商”不及一个孩子,如是这样,那他还有什么资格当“老师”、当“大人”呢?
有一日是在盛夏招生的大忙季节里,他见有的学部派来的接待新生和家长的青年教师,对前来洽谈的家长很不热情,连笑脸也舍不得展现出来。已经很不安的张文彬走进综合科技楼的会议大厅,会议厅里开着四部大型立式空调,然而既不关门也不拉窗帘,让炽热的太阳射进厅子里来。张文彬不明白,在会议厅里坐着的二位老师为什么不动动手?
如此几件事例,迫使作为一校之长的张文彬酝酿着在西山学校再次掀起一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文明礼貌教育。
在文明建设的另一面,就是西山学校屡禁不止的“长明灯”、“长流水”。
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创办西山学校时,只是一圈低矮的老旧营房,营房的一面是稀落的农舍,而另外三面都是荒山野岭,当时的状况是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自来水长停。而今天呢!西山发展了,鸟枪换炮了,当年的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成了今日的“高楼百栋,名师千位,学生万名”的大校。不妨借用社会上常用的这句“人一阔,脸就变”的话,再创造出这句“校”一大,人就变的话来,就是很形象的。学校百倍、千倍的放大后,人多了,什么人都有,浪费水、电的现象无时不在,触目惊心。
费电是怎么费的呢?一栋教学楼,有大几十间的教室,一间教室里至少有十二盏,或二十六盏不等的日光灯。上课时,一天到晚亮着,因为是上课,无可厚非。下课了,放学了,晚上了,学生在宿舍睡觉了,却仍然亮着。夏天,教师办公室的若干台电扇都转着,人走了,关门了,电扇硬是不关,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不关照转却是事实。巡夜的发现某某楼的电灯还亮着,即便有心去关,也力不足。为什么?楼梯口一把将军锁,虽锁住了安全,但也锁住了浪费。要知道,白白耗费的都是能源呀!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或是偶然发生的现象,但这个别的、偶然的现象毕竟存在。
初中部大操场边上的那栋大教学楼里,不知何故,卫生间里有一个水龙头的喷水口是朝上的,朝上不说,还始终在长流水。张文彬见了,亲自去“摆弄”它,可就是摆弄不过来,它就横竖坚持向上喷着水。
第二食堂新修的洗手池,有一个水龙头是用尽牛力也是关不紧的,关不紧它就流水,一天24小时,时时刻刻都在流,至于学生宿舍楼,此类长流水的现象也是触目可见。
看到这些“长流水”,总校长想起自己浙江乐清县的农村老家,老家的后山有一片山岩,山岩深处有一眼细细的泉水。于是,家里大人就在山泉落水的山脚下摆放上一口三四个人还合抱不起来的巨大水缸,细细泉水流呀流呀,那大缸的水便永远都是满的,村里许多人都在缸里挑水、舀水、用水,然而,就那么点细流,缸里的水却是永远的充沛和丰盈。
总校长引用了这个事例来证明细水长流中的巨大浪费,他不能不对有些教职员工在这种浪费现象面前熟视无睹,感到费解。
再有,学校靠近后门那个地方,修筑了一方供孩子们夏天游泳的大游泳池。当“碧利斯”台风来临之时,似乎整个世界都是风声雨声,那时中央至地方的气象台都预告了这个“碧利斯”台风将持续一周左右。在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的日子里,游泳池不可能会有人去游泳,作为学校也不会允许任何人去游泳。而我们“可爱”的放水员,则按部就班,在已经起风的夜里,照放水不误,一个晚上到天亮地放。第二天,天上风雨交加,而通向池里的大小水管却仍在“哗哗”地放水,那水池差半尺已经要满而溢了,可水却还在放。对此,张文彬又是不理解,我们“可爱”的放水员为什么就不用脑子想一想,台风来了,游泳池暂时不用了,水就不必放了。因为放了,必定是浪费的,试想想,一周时间的狂风暴雨还不把你这个露天游泳池弄得满池枯枝败叶?四处的污水还不漫进池内?台风过后,这池不经过清洗还能游泳?那么你放的这池水不就白放了?
真是莫名其妙!不说其他花费,单是一池水的水费就是近三千元。三千元用在什么地方不好呢?而水资源的浪费呢?这个罪过就更大了。
由此,张文彬在一次行政例会上说了这么一个数字:万名师生都在校时,每月的水费是八万元人民币。放假了,十分之九的学生和三分之二的教职员工都回家度假了,然而一个月的水费还保留在五万五千元人民币的水平上。由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可以看出,水既是用掉的,也是流掉的。
想起当年创建学校时,漫山遍野地找水源。最终越过山山岭岭后,发现位于闽侯县的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的水来自于深山流泉,水质奇好,有益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于是他张文彬就不惜重金,花费巨资,购取几辆大长车的引水基础设施,光水管就是绵延几十里地把远自十八重溪的优质水引到西山,注入校园,如此来之不易的水,于心何忍去浪费它?
不可忘却2002年福建长达九个月的干旱水荒,那非同寻常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有足够的饮用水,学校建立了一支专门负责挑水的队伍,一担担、一桶桶地把水挑进校园。校外的民工在忍受着长时间的干渴,而西山的孩子们,却是在水的滋润中茁壮地成长。多节约一点水防干旱,多节约一点水给孩子是何等之重要!
在行政例会上,张文彬总校长适时地引用了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的“八荣八耻”。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文明礼貌的、勤俭节约的西山学校?如何让全体师生员工践行“八荣八耻”?甚至做到身先士卒,争当典范。又如何从理论上深刻探讨“八荣八耻”的内涵?一定要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实施,一点一滴地诠释“八荣八耻”与师生员工日常行为相对应的语句,一步一步地进行启发与引导,让师生员工在观念上走出“盲区”,在行为上找准“自由区”,逐步改变每一个个体的自我形象,这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啊!
更新时间:2015-11-05 16:25:20 | 阅读: 次 | 编辑: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