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第六节 阳光灿烂的学生在阳光灿烂的西山校园
在西山学校第二届艺术周上,初中部初三年级的张世文和陈瑞虎,这两个阳光灿烂的少年双双登台主持了色彩斑澜的文艺节目,阳光少年的阳光台词博得了万名学生的热烈掌声。
艺术节期间,恰逢中央电视台青少年节目中心少儿频道先后四进西山采访,在长达一个小时的采访西山节目当中,张世文和陈瑞虎又都出足镜头,为央视制作节目的编导严雪松说:“这两位同学的阳光代表了西山一万多学生的阳光,让西山的阳光照向全国”。
单从张世文的俊美和陈瑞虎的文雅外表看,不会有人说他们都出自于农耕之家,不是官宦之家必是艺术门弟,至少也会是百万千万的当代“大宅门”。而事实却是相反,他们不但是根根底底的农民子弟,而且还是很有特点的乡村小子。
张世文的家乡福建连城县,县名有价,价值“连城”啊。而实际上,却又是中国大地上很有点名气的穷乡僻址。当今,很有点诱人的闽西八大干之首的地瓜干就出自连城。闽西之所以盛产地瓜干、萝卜干、菜干、笋干、豆腐干、老鼠干、猪胆干……就因为它自古以来山高路险,人烟罕至,农人收成许多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只能晒制成干货,以备饥饿之需。年深日久了,也就成了特产,名扬八方。又因为贫穷,“造反”的人也多,就说张世文所在的连城新泉镇就是很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红土地。
张世文在新泉的家离连城县城有百里之遥,虽是偏远乡村,地方水土却是养人,不但米谷充盈,且副食品名牌众多。张世文的祖父和父亲这两代人都以耕种为主,杀牛为辅。因为两代人杀牛,被杀之牛也就不计其数。杀牛杀久了,也就杀出了名堂,方圆百里的没有不知道张家的。因为家中杀牛,张世文吃起牛肉来就吃出了文化,把牛身上的牛肝、牛肚、牛百叶之类等等九种杂在一起下锅,兑上特制的米酒,其香扑鼻,其味诱人,其质脆嫩,年年代代被连城人称作为“涮九品”,其中的故事脍炙人口。
因为养牛、买牛、杀牛,如今的张家在五谷丰登的基础上,又有不薄的收入。张世文之父,一边是杀牛不眨眼,而另一边对儿子世文却是慈父柔肠,不但爱意绵绵,而且还铁心让儿子日后成才。正因为有此大志,才不辞数百里远途,把世文送进了西山学校。
把孩子送进西山后,果真隧了心愿,原本一个屠夫的后代,学业节节攀升不说,且还被西山养育成一个阳光十足的翩翩少年。上中央电视、登文艺舞台、刊报纸杂志……什么抢眼,他就上什么;什么知名,他就干什么。
自己成长起来了,于是他就十分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家乡,感恩西山学校。他在一篇《感激上帝》的文章中写道:……我感激,感激上帝对我的恩惠,感激上帝赐于我一切……正因为有了石缝间顽强不屈的生命,落涯者因为有了生还的希望;正因为有了雪山上庄严神圣的生命,攀登者有了征服高峰的勇气;正因为有了勇于冲出长空的生命,莺飞穹戾天者有了纵横寰宇的豪情……
张世文在该文中写到了眼睛,写到了生命。最后,张世文写道:“朋友啊,让我们一起用我们对生活最真诚的热情来感激上帝对我们的恩惠吧!”
张世文说他在文中所说的“上帝”就象征着他要永远感激的父母、家乡和学校。他同样也以另一种心愿祈求上帝保佑,所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平安……幸福……开心……
张世文以美好的心灵所祈愿的一切都会是美好的!
愿他在西山一步步走向未来……
……
陈瑞虎的家乡,从省份看与张世文一样,同一个福建。从县份看,就大不相同,张世文身在闽西,而陈瑞虎却生在省城福州与闽南泉州的中间,莆仙地区的仙游县盖尾乡。父母生养瑞虎之前,曾有了瑞龙,瑞虎之后又跟来个瑞豹,龙、虎、豹三兄弟,光听名字就挺吓人的,其实一个比一个文弱。就说他陈瑞虎,打小就在鼻梁上架一幅近视眼镜,就他这样的一只“老虎”,非但吃不了人,稍不留神就要被人“吃”了。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都说陈瑞虎是“纸老虎”。
莆仙那个地方,也算福建“八闽”中的一闽。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自古就山多地少,穷得很有点名气。莆仙既是八闽之一闽,不但难逃穷运,而且还因为人口特别的稠密,一丘粮田几个人抢着耕,一碗稀饭几个人争着吃,穷得就尤为悲壮了。就因为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一个“穷”字,因此,家家户户都往外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能走向全国的走全国,能走向世界的走世界。因此,几乎中国各地,以至世界各地,大多有着“莆仙一条街”,其意就是这里整条街都是莆仙人。说来各地逃难,或来各地发财都可以,反正是走出来了。
陈瑞虎的父母也走出去了,一去就去了个武汉,办起一个专售胶类产品的超市,也就从一点一滴开始奋发图强了,让陈瑞虎跟着年迈的奶奶在乡村小学里念书。但既然陈家老二名上了“虎”,尽管文弱,也还是“虎”,也就处处闹腾,学习成绩也就“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停停歇歇,好好坏坏。奶奶年迈了,管不了他了。偶有回乡的父母,见虎儿的成绩单上不但难有骄人成绩,而且不及格的红灯在成绩单上到处闪烁。想想不可继续放任,否则,总有一天“画虎不成反类犬”,那就误大事了,因此就果断把虎儿送出莆仙,进入知名度日甚的西山学校。
而就是这个西山,还真的把陈瑞虎培养得像了一只“虎”……
走进西山的各路学子,只要“沐浴”了西山风的,大多在力争上游,尤其从全国各地来的名师,手把手的潜心教学,使逐步学进了知识的陈瑞虎,逐年的勤奋了起来。他日益发觉知识海洋里的知识既是五光十色,又是无穷无尽,真是别一般美好的世界。
正当他逐年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尝到了拥有知识的甜头之后的一个假期里,他回到了家乡。到了村口,他远远看去,正巧,他看到了在村子里蹒跚而行的奶奶,佝偻的背影,显露出八十二年的沧桑岁月,年老的一代已经年老了,新生的一代再不奋发,如何能撑持起这未来世界的大厦!……
年迈的奶奶的背影给了陈瑞虎上了一堂在课堂里无法听到的人生课程。
陈瑞虎如同一只小猛虎一般地奋发了,一个“猛虎上山”,陈瑞虎在拥有900多名学生的初一年段,一举跃上了前十三名。学习优秀了,班学习委员就非他莫属。班主任王胜,实实在在喜欢上了这只学习上的小老虎。一次,王胜抚着他的肩膀对他说:“你是你父母的儿子,但你长长久久地在我身边,我总觉得你至少是我半个儿子……”班主任王胜的这句话,让远离父母的陈瑞虎真切地感受到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王胜老师和西山诸多的老师们,不就是自己的父母吗?
不久,江西的西山国际学校的崛起,王胜老师被远调江西。离开时,王胜老师拉着陈瑞虎对其他各课的老师们说:“这是我的得意门生,培养成功了,他不但是今天西山的精英,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拜托各位……”临别时,又像对待同志和兄弟一样,紧紧地握了握陈瑞虎的手……
王胜老师那几句话和那非同寻常的一次握手,让陈瑞虎记住了很久很久,或许能使这只“小老虎”终生受益!
幸运的陈瑞虎真是幸运,优秀的王胜老师离去了,而优秀的夏敦铭老师又来了。无论远离的老师还是走近的老师,都把陈瑞虎当成了“半个儿子”……
陈瑞虎真是感恩老师,感恩西山!
老师们的爱时时激励着陈瑞虎,他深切地感谢,自己如果不把学习搞好,不把班级和学校里的事做好,就无颜面对老师、面对学校。因而,他愈发地勤奋了。
一天,陈瑞虎和张世文等同学发现了夏老师的生日,这两个同班“兄弟”就约同了全班同学给夏老师过55岁生日,一个巨大的蛋糕,一首人人皆唱的生日歌,把个夏老师感动得盈盈泪水……
陈瑞虎和张世文都在想,当初为什么就没有去发现王胜老师的生日呢?王胜老师从福建去了江西,隔省之遥,一定山高路远,陈瑞虎和张世文都说:“什么时候,也像送夏老师一样送个大蛋糕,唱一首生日歌给王老师……
同班同宿舍,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陈瑞虎和张世文,不仅在学业上遥遥领先,而且在课外社会活动方面旗鼓相当的并肩前行。
2005年暑假,陈瑞虎和张世文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一同远上北京,当他们高站在长城,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海桑田的基石之上时,他们目击千万里,既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也看到了西山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
更新时间:2015-11-05 15:47:34 | 阅读: 次 | 编辑: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