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四节 传奇人物走进传奇的西山
2006年高考之后,高三政治科老师庞厚山,成天脸挂笑容地等着他的学生们高考成绩的公布。
七月上旬,成绩出来了。
其中,王清瑞以655的高分获得福清市高考成绩第二名,陈伟以632的高分名列前茅……
录取时节,各所名校争相出动抢夺人才,北大、清华一马当先。北大为了录取王清瑞,在7月中旬的一天上午10时直接挂电话点招王清瑞。但王清瑞回复说,容他考虑考虑,北大的招生人员一直等到当天下午4点,等待了六个小时的北大人没能等到王清瑞是否上北大的肯定答复,失望而归。无法回复北大的王清瑞在三思之下,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志愿。第二天,北大招生人又直接点招陈伟本人。遗憾的是电话没有挂给高中部,却是直接挂给了陈伟本人。还是个大孩子的陈伟原本是希望能往北大就读的,但却是神使鬼差的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当北大人挂电话征询意见时,陈伟似乎大有遗憾,却仍然对北大人说:我已填报了中国人大。北大人一听,再次失望,只得挂断了电话。
后来,高中部校长喻勇得知情况,知道陈伟在电话里的回答坏事了。其实,陈伟是愿意上北大的。于是,急忙忙代表西山学校挂电话给北大,实施补救。不想北大的人在电话里说:考生本人的志愿不在北大,我校已把这个名额给了别的考生……一句欠思考,也欠成熟的话,断送了陈伟的北大之路。喻勇校长为此郁郁了半日。
原本西山学校有两个学生可进北大就读的机会都已失去,庞厚山一方面为考生扼腕叹息,另一方面却为年初给张总校长的承诺没能兑现而愧疚不已……
春节过后不久,张总校长视察高中部。在高中部校园里面遇庞厚山,很是高兴,连声叫着“庞老师”。握手中,张文彬关切地询问着庞厚山的家里家外,话题转到高考毕业班之上时,张文彬关注地问道:“庞老师,您长年带领毕业班,连连收获!今年是否有计划再上一两个北大或是清华?”
庞厚山听了,很是把握地回答着总校长的话:“只要按既定方针,再往北大清华送生源的信心还是大的。”
张文彬听了很是高兴,再次握了握庞厚山的手说:“那就谢谢庞老师,谢谢带毕业班的各位老师了!”
庞厚山也高兴地说:“总校长放心吧,我们都在努力也在尽力。”
……
请张总校长放心的话似犹在耳,但是有资格进北大的王清瑞和陈伟偏偏就面对北大校门而不进。该如何向张总校长解释?虽然人大和清华北大都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学,但人大毕竟不是清华北大,就好像南京不是北京一样。
而今已64岁,花甲之年的庞厚山整个一生都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却独独尊敬了这民办教育家张文彬。他不但记住了张文彬对他讲的话,也记住了自己对张文彬讲过的话。
如此用心,事出有因呀……
原来走进西山不久,因老伴搁在地上的一只水壶被张总校长的一位亲戚不慎踢碎、而被让张总校长再三道歉的“水壶风波”,已让庞厚山记忆犹新。一波未平,另波又起。有一年,西山学校实行高考复读班招生,定下一条杠杠:上年高考时过低分数的考生不收。但却有不少低分生家长为能走进西山复读,开口愿出高学费。
按照当时向考生承诺的,凡考进名大学的一律重奖,且又在复读班师资方面实施高额经济补助,西山学校在招收复读生的经济方面是要倒贴的。总校长张文彬确实只看培养人才,不看经济收入。在经济收支不能持平的情况下,倘能破格录用几个低分高费的复读生,学校也就不必再垫付复读生的费用了。
可庞厚山高低不同意,年段长说不服他,学部领导也说不服他,最后总校长出面说:“收三两个无碍大局吧。”
庞厚山跺跺脚,正想举步走上前去理论,这时,时任高中部校长的朱忠良急忙拉拉庞厚山的衣服,示意他不必再说什么了,总校长都开口表态了,这事就得办,再说这说那的,就大不敬了。毕竟是总校长,最高领导了,说的话就是结论,就是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庞厚山知道朱忠良在拉自己的衣角,毕竟朱忠良是高中部校长,顶头上司的示意使庞厚山想了想,嘣到嗓子眼的话又随着一口口水咽了回去。可刚刚咽了回去,这个山东大汉还是憋不住吼了一声:“要质量就不能要钱,要求名就不能图利!”
总校长听了庞厚山吼的这两句,心里头小小一震,觉得庞厚山这两句话吼得有道理,要想复读班收支平衡,多收了复读费,就保不住质量。自己创办学校,重在好名,要名还真的不能图利,图了利就保不住名。于是,张文彬不再说话。
庞厚山见总校长没有表态,以为在坚持己见,就甩甩衣服要走。这时,朱忠良又扯了扯庞厚山的衣角,却是换来庞厚山一声吼:“别扯了,我躲得起!”吼完这句,就呼呼啦啦地走了出去。
可谁也没想到,总校长对甩手而去的庞厚山不但没有发火,还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照庞老师说的办吧……”
求名不图利的复读班高考后大获成功,总校长设酒庆祝。在酒席上。总校长举杯,径直走向庞厚山,恭敬有加地说:“理解万岁!您庞老师为西山学校培养出北大学生作出了贡献,我张文彬敬重您!”
庞厚山高兴地回敬说:“总校长宰相肚里撑大船,厚山也敬重您那!”
说完,双双举杯,一饮而尽。
……
在庞厚山、方火林、朱绍希等多位德高而资深老教师的撑持下,西山学校高考复读班连年丰收。张文彬明白他们是西山学校的梁柱和校宝,不可或缺呀!
有一年,庞厚山那患有心脏病的老伴,病情再次复发,西山校医院紧急处理后拟急送福清市医院。此事不知怎的让总校长张文彬知晓,即刻派出小轿车,另又派出校医院使用的救护车,跟上医生护士,直取福清市医院。医生诊治后,病情很快稳定下来。
几天后,庞厚山把老伴接回了家,感动地对老伴说:“张校长真是高看我们一等了,轿车、救护车,政府里的高干也就这水平了。”老伴也感动地说:“我仅仅一个教师家属,没给学校做任何事情,张校长这般待我,其实是不敢当的。西山学校一两千位教师,加上家属得有三四千人了,张校长管得过来吗?”
“是啊!张校长就是这样,重情重义不重钱!”
老伴答道:“难得!”
因为老伴心脏病的病总也无法稳定下来,庞厚山不得不考虑是否撤回山东老家,而且也六十多岁了,该歇歇了。
消息又传到张文彬耳里,便与陈金和一道专程赶往高中部,请校长喻勇共商一个良策妥善解决庞老师的实际困难,留下庞老师。商讨的结论是,校医要负起责任,密切关注庞老师老伴病情,一有情况,及时诊治。另外,由学校出资,雇请一位保姆,全天侯照顾……末了,张文彬、陈金和、喻勇等一起面见了庞厚山,请庞厚山能答应留下来。庞厚山真没想到总校长对自己是如此关切,当场就表了态:留下!留下!留下……
握别后 ,张文彬与陈金和离去,行至半路,张文彬突然间想起一件事,急急返回高中部,陈金和不知为什么事,也就一路跟了回来。
张文彬回到高中部后,通知喻勇校长前来,郑重其事地嘱咐了这么一件事:尽快给庞厚山老师的住家调整一间有卫生间的住房……
喻勇听后,对总校长说:“就这么件小事也让总校长操心。”张文彬摆了摆手,认真地说:“小事不小,庞老师老伴有病在身,住家里要是没有卫生间,怎么方便。等学校发展了,条件好了,还应该给老师们安排套房呢,三套间、两套间……
于是高中部副校长朱兆飞带卫生间的小套房就给庞厚山腾了出来。
而就在调整的那几天,总校长就为这件事,过问了三次,前后三次都重复着同一句话:要尽快调整,天地君亲师、老师的事都不是小事!
事后,庞厚山知晓了总校长的心意,感慨地说:西山之所以是西山,因为张文彬!我庞厚山此生只敬天敬地敬父母,而今敬了张文彬,士为知己者死啊!
听了这话,知情者十分感慨地说:庞老师能说出如此厚重的话来,不容易啊!
真的很不容易,因为庞老师有着异常传奇的一生……
1942年,山东荷泽牡丹区庞王庄,不幸的庞老汉生出了一个不幸的庞厚山……
山东荷泽,整一个鲁西大平原,庞王庄也就在大平原之中。大平原了,按理是不穷的,挂在老百姓嘴边的只是“穷山恶水“,没说平原如何偏僻如何穷的。可偏偏大平原中的庞王庄既是偏僻又是穷。说了也许人们不信:虽在角落里的庞王庄离牡丹区城里充其量只不过三四十里地,可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者,竟然整个一辈子就压根没进过牡丹城,大几十年了,都不知晓城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也真是穷得邪了门,百十多年,庞王庄人就没有上过中学,更别说高中了。可就偏偏庞老汉家的二小子庞厚山不但上了中学,而且还上了全国有名的百年名校荷泽一中,那还真是个稀罕事。全庄老老小小都把厚山那小子当成是过去的举人,给供了起来。
也许是庞厚山太过“聪明”了,这小子老在琢磨,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的党怎么就不要人民了呢?明明天天都在饿死人,凭什么还在高喊这好那好,胡吹胡喊的唱: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人民地位高……伟大领袖是不是在搞独裁呀?
人家对饿死人有看法,都不说,闷在肚子里,可就是这个庞厚山,偏偏要说出来,这一说出来,不就找死了吗?
1962年,在一个黑色的日子里,当地专政机关以庞厚山参加了“反饥饿大联盟”反动组织的罪名,用手铐脚镣逮捕了庞厚山。庞厚山惨了,不是看守所,就是监狱!你就蹲去吧。那脚镣,特制铁环的确实重,戴上不戴上都不行。戴上了,脚上那几十斤的,迈着八字步了还觉得拉一套犁似的。可是戴久了不戴吧,更糟,都不会走路了,想迈高了又迈不出去!迈低了便拖地走,于是,押解庞厚山的人说:不行,这人废了……庞厚山听了,想想也是,要是没有废,怎么就不会走路了呢?
百十年来百十户人家的庞王庄就出了一个上中学的庞厚山,庞厚山一坐牢,庞王庄的人再也不敢上中学了。一有想要上中学的,庄里的老人,大人都会苛责:上啥中学?你看看庞厚山,他不上中学能坐牢吗?坐牢的罪,你也想尝尝?
脚镣戴到1964年,专政机关判了个庞厚山7年缓刑,还加上一句话:剥夺政治权利5年……
1972年,庞厚山到底没把牢底坐穿,又给放了出来。虽然不坐牢了,也好不到哪去,他是被民兵用枪押着回庞王庄的,还交代村干部:庞厚山虽然不坐牢了,但得监督劳动改造,不监督起来,没准哪天他又反党了呢?从此,掏大粪、扫厕所、为五保户挑水种地,特别“缺德”的是被村干部叫去“平坟”。平坟是啥?整一个挖人家的祖坟,且一挖就是五六十座坟:那些个被庞厚山平了祖坟的后代恨不能一锄砸了这“缺德”的。村干部暗地里都觉得一个庞王庄有这么一个劳改释放犯也好,要不然,那许多“积德”和“缺德”的事,谁干?!
1974年,庞厚山30岁了,就是逃荒的女人也不愿嫁给他。媒婆见着庞老汉家,都得绕道走,要是在门口被庞家人托事说媳妇,该如何应承?
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了,但劳改释放犯的日子却还是惨。一天没吃的是常事,两天没吃了,便像死掉一样。实在活不下去了,那就跑,一跑就跑到唯一的胞兄那里,想把自己的日子过起来。但整一个共产党的天下,你一个劳改释放犯还能给日子?不多长时间,倒霉的庞厚山被当地人知道了他的特殊身分,城里不让拉车,山里不准扛树,给谁活路也不能给一个劳改犯活路呀。
怎么办,兄弟俩一合计,没法子,只能再跑。这次一跑就跑到内蒙古呼伦贝尔,“混”到蒙古族兄弟那一堆去。在毛驴屯,竟然有几十上百号“盲流”。盲流对盲流,谁也不嫌弃谁,于是大伙一块开荒、种地、筑路、修水库,什么活重就干什么,什么活能养人就做什么活。日子似乎有了点转机。正当试图翻身之时,又坏了,因为当地党组织发现庞厚山这个盲流与众不同,既懂政治又懂技术。于是,迅速开展外调,胞兄见大势不好,劝厚山快跑。
那就再跑吧,这一次庞厚山跑上了大兴安岭,钻进了深山老林采木耳、摘蘑菇,野人一般在几乎没有人烟的深山里。千辛万苦采足蘑菇、木耳后,正待搬下山去换几个钱回来。可是没料到,原本人迹罕见的深山里突然来了盗贼,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把他采摘的几大麻布袋的蘑菇、木耳偷了个精光,换钱的计划落了空。最是难忘75年的大年三十,肌肠辘辘,又四处流浪的庞厚山庆幸遇上一个叫王来顺的日本侨民。当年在中日战争中,因为山东人救过他的命,因此当他一听说庞厚山是山东人,就非要把庞厚山拉他家去过年。真是大命不倒,要不是王来顺的收留,庞厚山也许就得饿死在荒郊野岭了。
否极泰来!
1977年恢复高考后,庞厚山“复活”了,1978年他一举荣中黑龙江广播学院政治系,毕业后被分配在黑龙江七台河市北兴一中当政治课教师。
1980年,庞厚山终于“云开日出”,过去所有莫须有的罪名统统平反,平反书里明确当时所谓的“反饥饿联盟”反动组织其实是不存在的……1985年,庞厚山在“落实政策”的阳光照耀下,回到了山东,且被安排在自己的母校,也是名校荷泽一中担任政治课教师。上世纪60年代“猖狂反党”的庞厚山入了党,不久,荣任了荷泽一中党支部书记,党总支副书记。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工作者……
荷泽一中建校一百多年,名人梁漱溟是该校早年的老师,曾是国家领导人的田纪云则是荷泽一中早期的学生。50年代后,连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早在1956年就是在高考上获得全国第二名的名校。庞厚山不负众望,在荷泽一中17年的教学生涯中,屡屡被人称为:名校里的名师!
终于可以告慰父母的亡灵了,当他偕同患难之中下嫁于他的妻子杨焕群到父母坟前上香的时候,他不仅悲从心头来,父母两人在83、84两年先后离世。然而“不孝”的庞厚山却远在千里之外,赶回来时,见的都是父母冰冷的遗体……无奈呀,多少岁月,断肠人尽在天涯……
父母倘在地下有知,一定会原谅了他们那苦命的二小子!
2002年,进入花甲之年的庞厚山告别了荷泽一中。
可庞厚山觉得自己既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又有不浅的教学经验,一时间从讲台上退下来了,不教书了,无论对社会、对学生、对自己都是损失。几经思考他决定寻觅一家民校重操所长,但一览山东省内的民校,无论规模和质量他都看不上眼。进去了,就损了他的声威了。在报纸和电脑的信息中,他得知南方,特别是福建的民校办得很是出色,于是果断南下。
他与西山学校富有戏剧性的缘份开始登台上演了……
庞厚山南下后,来的地方确实是福清,但所到的学校却不是西山,只是西山附近的一所邻校。住在这所学校的招待所时,同屋的一位福建籍老师,竟然私下里告诉庞厚山说他找的这所民校并不好。庞厚山困惑地问道:“那您为何在此?”这位姓章的福建老师说:“我正要走,到另一家去。”庞厚山急问:“另一家在哪里?远吗?”这位章老师说:“很近,走,我带你去!”
说着说着,福建的章老师就收拾起行李来,庞厚山见状,也事不迟宜,提上行包就随同章老师“出走”了。
走到大路上,章老师招手要了一辆摩托,既把自己也把庞厚山送到了西山学校。庞厚山一看:哇呀!没想到大路深处,还藏着如此之大,又如此之美的西山学校。庞厚山顿时激奋起来,眼睛也放着亮。
当时,西山学校接待庞厚山的是中学部的校长方汉军。
方问:“事先与西山学校联系过吗?”
庞答:“没有。”
方问:“西山有谁介绍您来吗?”
庞答:“没有。”
方问:“那西山有熟人吗?”
庞答:“没有。”
方汉军失声笑了起来,风趣地说:“您整一个三无老师嘛!”
庞厚山竞也“大言不惭”地说:“三无老师也许就是好老师。”
方汉军定睛看了看庞厚山:“您压根不像个老师,像一个官,您看看自己,整一个官相、官脸、官架子……”说完哈哈哈地笑起来。笑毕,又认真地说:“请您当政教处主任,如何?”
庞厚山说:“还是听听我的课吧!”
庞厚山的试讲,老资格的陈金和校长亲自监听,听后,拍掌叫好!
庞厚山与西山,缘份呐!
更新时间:2015-11-05 15:34:59 | 阅读: 次 | 编辑: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