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一节 再聚人才,海纳百川
2004年,西山学校进入新一轮大发展时期。急需人才……
当年年底,人事部门奉张校长之命北上长春招聘教师。
动不动就零下几十度的东北天寒地冻,然而东北师范院校两万应聘者的招聘大厅里却是热气蒸腾,忙前跑后的招聘人员,脱去大衣,再脱去西装,仍然热不可忍,额上细细密密地沁出了汗珠。
咨询的,报名的,送档的,登记的,面试的……应接不暇。最后,西山几位大员们从五百多名初选者当中,再度筛选,又以十比一的比例,从中精选出五十多人作为西山学校的新生力量!
离开长春后,又移师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一万多名应聘者,同样把招聘地围得水泄不通。西山学校从中录用了两百多人。
当时由于福州市教育局的重视,去了几位专管人事的领导和干部,大凡可确定的,当场拍板,当场盖章。那些数小时前还只是步出校门的毕业生的应聘者,几小时后,就成为福建西山学校的准教师,即将远征东南的激情使他们兴奋不已。
让招聘人员难以忘怀的是即将离去的前夜,忙碌了一整天,已就寝于榻的一位招聘人员接到一位东北林业大学数学系应届毕业生的电话。他接电话时,顺带看了看手表,时针已指向12点,他心想,都夜半了,谁还来电话呢?
那学生在电话里说:“福建西山学校的招聘老师吗?”这位出生于东北一个偏远乡村的年轻人直言不讳:“恳请西山学校收下我好吗?”
这位大学毕业生说: “我在大学读了四年就勤奋了四年,学业优秀,表现良好,还从事学生干部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对教学工作的喜爱。如果贵校吸纳了我,我和贵校都将成为幸运者!”
西山招聘人员听到这里,沉默了片刻,不无遗憾地对这位学生说:“我不但相信你说的话,同时,也很感谢你对西山学校的钟情,但我不能不遗憾地告诉你,我们学校录用的教师已经超员,不拟再聘了,对不起了……”
说完,正要挂断电话,不想,这位学生却在电话里大声央求让他多讲两句,听到对方异常的恳切,只得洗耳再听。这位学生说他的家很穷很穷,兄弟姊妹众多的家里只靠田地里的那一点庄稼。祖父、祖母老了,父亲、母亲又带病在身。他是家里的长孙、长子,原本是没有条件上大学的,但为能拼出一条活路,他靠着银行的贷款,咬着牙完成了大学学业。而今不但家里一贫如洗,而且银行的助学贷款又分文未还,他不知道该如何地面对眼前的一切。他想了许久,觉得福建西山学校能帮助他走出困境,一是西山学校的庞大规模和未来的前景深深吸引着他,二是高额的薪水,三是南方城市,特别是与台湾遥遥相望的福建福州,给了他这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以一种巨大的诱惑力……
这位学生还说,如能如愿西山就教,以西山给予的薪水,他将很快还清贷款。在还清贷款之后,他将把家里的经济重任担当起来,积谷防饥,养儿防老,他这个既当孙子又当儿子的,也该尽尽孝心了……
西山招聘人员万没料到的是,第二天天还未亮,自己的卧室之门就有“笃!笃!笃!”的敲门声,披衣开门一看,只见一个近乎于雪人的年轻人站在门口。赶紧把他让进屋,又不由自主地打开窗往室外看了看,天!整个天空都是纷纷的飞雪。这个年轻人就这么冒雪而至。再一问他究竟走了几里地?不问不知道,一问,吓得跳了起来,说道:“那你不是走了一个晚上吗?”那学生无语,他的沉默告诉西山人,他是放下电话后连夜赶来的……
对如此执着,又如此刻苦的年轻人,你不要他,还到底要谁呢?
年轻人深深地鞠躬。
面对着大东北的满天飞雪,此时的西山人想起了西山校园,想起了总校长张文彬。
近年来,西山学校多次的外出招聘人才,使得西山学校人才济济。使得西山学校又拥有学有专长、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同时还引进一批在全国武术大赛中名列前茅、并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武术教练前来西山执教。
看着先后从各自家乡、各所在学校大踏步走进西山的师表们吧……
更新时间:2015-11-05 15:17:23 | 阅读: 次 | 编辑: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