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第一节 征地之难,建校之苦
再一次走进福清市人民法院大门的王文勇,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这是第六次作为连带单位出庭为学校所在地的镜洋镇镇政府作旁证了,这是第六次,但愿也是最后一次……
因为西山学校扩建校园,前后五期的浮山村征用耕地和山坡地共347.56亩。镜洋镇镇政府以行政划拨用地向西山学校收取征地费、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占用税、契税等,这多种费用统加一起,从原本每亩三万多人民币的征地费用增至每亩五万多。这沉重的征地费用来源于有关政府不把西山学校当作引进外资项目对待。虽然上自政府,下自黎民都知道,兴办教育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德政,但仍然把学校用地作为发展工业项目划拨,这种性质的用地自然在价格上昂贵了将近一倍。
在西山学校承担起沉重征地费用之时,不但不被理解和同情,反而被有些村民误解,征地期间备受艰难。后来,浮山村有十几户村民受他人之利用,竟然联名上告,告不了西山学校,就告镜洋镇政府,说偿付给农户的征地赔偿款少给了。经法庭调解后,有几户村民自动撤诉,但仍然有几户坚持上告,在法院接案审理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前后已开庭六次,每次王文勇都作为连带单位代表西山学校出庭……
三个多月,六次庭审之后,福清市人民法院判决镜洋镇镇政府胜诉,镇政府的胜诉也就是西山学校的胜诉。原告村民不服,再上诉到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再经审理后,福州中院作出维持原判的载决。王文勇暂得“解放”。
征地难啊!且不说张校长有多难,就是王文勇的“苦水”,也是三缸五桶地装着……
初中部大操场建好已有三个年头了,但一座还藏有空穴坟墓的小山包,至今还横亘在跑道中间。学生凡有训练,跑步至此,不得不中断,或是从山包侧旁绕过,这成了西山学校一道另类的“风景”,也成了西山艰难办学的见证,更成了张文彬忍辱负重的明证。
2003年西山学校向福清市镜洋镇和福清市国土资源局申请扩建学校的用地时,历经层层批复之后,西山文武学校拿出专款,征地所在范围的8座坟墓,每座补偿人民币500元,共付出4000元。所有青苗都按“当年生”、“多年生”、“株干”高多少,直径宽多少分别给予补偿。其中有一棵并不粗大的龙眼树,竟赔偿了三千多元。福清市国土资源局于2003年11月24日贴出迁墓公告:
“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闽政地(2003)396号,福清市人民政府拟征用镜洋镇浮山村土地5.2504公顷(合178.76亩)作为西山文武学校建设用地。该地块东邻下坪水库,西邻西山文武学校校区,南邻西山文武学校校园大道,北邻玉埔村溪仔。在此征地范围内的所有坟墓必须于2003年12月12日前,办理有关登记搬迁等手续,逾期未迁的视为无主坟处理,由市政府统一搬迁。
特此通告!”
在赔偿和迁坟期间,单就玉埔村谢姓家族有座坟墓,久拖不迁?声称这墓是清朝末年兴建的古墓,文物虽然说不上,但这有点年月的墓哪能说迁就迁,说拆就拆,搁在那里,看谁敢动?要动可以,得要大价钱,那就不是500元一坟的问题了。
毕竟那时候操场急于用地,西山学校不得不受屈低声恭请谢姓家族开个价。2003年下半年,即国土局迁墓公告尚未贴出之前,谢姓家族开口要价50万元。他们大概把西山学校当成阿里巴巴的钱库,只要去拿就会有钱,而且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他们哪里知道,张文彬这位“大老板”为了办学,可谓倾其所有,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开口50万有些日子了,见没动静,于是熬到年底,再一次开口。大概觉得原先说的50万太离谱,就减了个半,来个25万。25万迁一个坟,仍有离谱之嫌。
这谢姓家族拗得很!你西山不掏钱,我这墓就不迁,看你建不建学校。说我是钉子户,我就钉子户,钉得你啥事做不成,到时候,你西山学校还得乖乖掏钱。
急于建设的西山学校无法等待了,只好一边建设一边向镇政府和国土局反映谢姓家族的态度。上头一研究,决定再次贴出公告以示威严,要不然就扣你一顶无政府主义的帽子。
然而,可悲可叹的是,如今的“红头文件”不“红”了,“公告”也不如“私告”了。公告逾过2003年12月12日的期限了,谢姓家族的墓仍是岿然不动。逾过2004年1月12日了,仍然不动,逾过2004年2月12日了,3月12日了,4月12日了……山包还是那个山包,坟墓还是那座坟墓,旧貌没有变新颜。尽管墓没有动,但墓主的要价倒是动了动,从25万降至15万。见墓主改口了,西山学校也就回了礼貌,主动说:15万实在是高了点,能不能按原先在同一座坟山8座坟、学校共赔偿4000元的价码赔付你谢姓家族一座坟,再从这8座坟价的基础再翻番10倍,赔付40000元,如何?没等坟主同意还是不同意,镜洋镇镇政府就不答应了,说你西山学校给上8倍,又再在8倍的基础上翻番10倍,这不是怂恿“钉子户”争做“钉子”是什么?要都像你西山学校这般的慷慨大方,今后镇政府的工作还怎么做?将来各种建设用地还多着呢,而这连绵的山上老坟旧墓多得是,都为了拿大价格迁就“钉子户”,那来日镇政府就非得成“拔钉”专业户不可了。
政府不同意,一向“唯政府为大”的西山学校,自然也不敢把40000元递过去。而谢姓家族这里原本对40000元的赔偿就不是很感兴趣,再加上政府插一扛子,迁坟的事也就没门了……
此后,年复一年、岁又一岁,那“清代末年”兴建的“古墓”仍然“钉”在西山学校塑胶跑道之上。锻炼的学生们,每天都能看到这枚“钉子”,在学生年少的心里,不知如何感想?而无数批来西山访问、参观的各级政要和各方教育界、文化界的名人们,目击这“钉子”,又将生发出几多感慨呢?
单就这“钉子”,“钉”在张文彬的身上,这种痛能忍也就忍了。然而,在建校过程中,对手的故意捣蛋,那日子还真不好过。一次中考时,不知从何处窜出几个“刁民”,也不知从何处拉来几大车石头,卸在西山学校必经的道路中间,以此阻拦从石竹山文武学校等几所邻校的中考学生进入西山学校考场,借此打乱西山及邻校的教学秩序。甚至还出钱雇请几位风烛残年的糊涂老汉到现场叫骂吵闹。只要有人上去劝阻,糊涂老汉们就趁势瘫坐在地,不是说被打了就是说被欺了,敢对老人们下手,这学校有歹徒呀……云云,为了劝走这些平日里没精神,这个时候特别来精神,特别来力量的老人们,每人都塞给一个大红包,以此“送神”,以便让从四面八方来西山应试的学子顺利应试。
老人们私下里拿了西山的钱,也就没好意思再胡闹下去了。老人们送走后,可小山一般堆积在路中间的石头怎么搬?只好无奈,组织学校的教职员工去清障,但故意堆石头的人却是不让你动,你动一块石头都要与你拼命。眼看着要影响中考,西山不得不报警清障。
政府和公安来了,路障清除了,首犯处理了,但西山学校仍然常常因为这个事、那个事而劳神伤身,甚至于伤筋动骨,校无宁日,西山学校发展之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
对于历经磨难的西山人来说,风风雨雨,西山人见得多了。风雨过后,迎来的又是满世界的艳阳天了!
更新时间:2015-11-05 15:13:31 | 阅读: 次 | 编辑: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