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收获的夏天似乎来得特别的早,走过了四个春夏秋冬的西山校园已是今非昔比,几年前一个仅专事于招收一些家庭里不适宜在课堂里上学,惧怕接受文化知识,但又喜于在户外拼打厮杀的“顽童”的西山武术学校,而今已是课堂里书声琅琅,课堂外刀光剑影,文武兼修的一所新型民办文武学校了。
校长张文彬也从当年创校,因武术教练不足,自己“顶班”,亲自给学生传授武艺,转化为在带班上“全脱产”,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思考办校扩校的大政方针之上。当然也常常腾出时间为全校的教练开设培训课,让教练们原本已经不凡的身手,在自己的点拨下更上一个台阶。
常常伫立于西山土地上思考着学校现状和未来的张文彬,把邓小平先生“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经典话语,在心里默念了千万遍。他发誓,无论如何要把西山发展起来,把自己当年曾经立志不办校则可,一旦走上办校之路就非要办大、办强不可的决心付诸于实现。
既然自己的学校已一步一步走上“以文塑魂,以武健躯”的道路且还具备相当的规模,就要讲求纪律和秩序,真正走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办学之路。
一场前所未来的治校方略在张文彬脑子里日臻成熟。
他对自己学校各处室、各部门,以及内外上下的人员都有一个明确的职责要求。他先从自己做起,从原来校规校纪的基础上修订出一个《校长职责》,从“全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开始到“发扬民主,群策群力,提高学校决策水平”;从“组织制定与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到“制定学校各部门人员工资标准;从“负责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招聘和安排工作”到“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设施”……林林总总、上下九条。在一次行政会议上,张文彬向与会者展示《校长职责》,说道:“有了这一纸《校长职责》,我自己的工作就有章可循,有条文可依了。‘职责’是怎么制定的,我就怎么做,做不到的,或者在做的过程当中,打了拆扣的,大家可以监督,可以提出批评。我呢?可以改正,改正以后,一定做得更好。既然我这个一校之长都认真按职责办事了。那么,在西山工作的每个人,都应该要有职责,应当有必要的条条框框来从事自己手头的工作,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办好西山文武学校而一起努力。”
自此,在原有草稿条例的基础上,逐章修订出《常务副校长职责》、《文化校长职责》、《总教练职责》,直至《勤杂人员管理制度》等共计三十二项职责、制度、规定和条例。其中《班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课任教师工作职责》、《教练职责》、《教练守则》等等一应俱全,大凡涉及到教学、教练工作的,内容尤为细腻。
学校办公室把这修订成之后的三十二项的职责和制度、规定等等,编撰成册,封面以《福建省西山文武学校管理条例》下发学校各处室各部门、各岗位。有关人员还人手一册。
校长张文彬在这册“管理条例”的扉页上印上这么几句话:为了贯彻《西山文武学校管理条例》,为了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自身素质,为了有效提高学校行政各部门的管理水平,把管理条例和西山文武学校几年的办学管理经验融为一体,是实用性很强的手册,希望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及教职工认真阅读,融会贯通,使自己的工作有章可循,对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有百益而无一害……
以几十项规章制度修订成册,广为散发,广为宣传,号召在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这在西山文武学校还是第一次。
这昭示着西山文武学校从昔日的“野战军”到现在的“正规军”;从创校的普通武馆过渡到文武并举的规范化文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