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园 | 小学部 | 初中部 | 高中部 | 职专部 | 校园新闻 | 武术特色 | 艺术特色 | 体育特色 | 足球特色 | 西山课堂 | 文艺汇演 | 家长课堂 | 专题 | 班班通
当前位置首页 > 海纳百川 > 第九章 第三节 渴盼批文
第九章 第三节 渴盼批文
    年代在变,岁月在变,世界在变,西山也在变。
    从1994年,张文彬走进西山,在老军营门口挂出“南少林西山武术学校”的校牌,走过了一个个春夏,又走过了一个个秋冬。每年每岁,每天每日,来自各地冲着学一身少林武术走天下的青少年一批又一批地在军营的围墙内拳来腿去,“杀”声连天。
    年复一年,西山越聚越多的学武人之中,既想学武术又想求知识的学员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学员的要求,张文彬领导下的南少林西山武术学校一改以武术为主,以文化为辅的局面,把武术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平衡的“双肩”挑起来,在文化学习和武术训练时间上也把“文武”两字有意识的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由于学校性质的变化,张文彬从老军营墙上摘下“南少林西山武术学校”的校牌,换上了“西山文武学校”的校牌。那年是1998年,是整个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快车道的年份。
    西山脚下的学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使得文化课老师日益地增多起来,教师的教书声替代了教练的口令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替代了练武场上的厮杀声,文化气息在西山脚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郁了。
    一年一年,小学生读到六年级,该小学毕业了;一年一年,初中生读到初三年级,该初中毕业了;渐渐地,西山还有了高中生,一旦读到高三,还得高中毕业。
    小学毕业生得上初中,初中毕业生得上高中,而高中毕业生呢?还得上大学。但那时的西山文武学校,除早年起步时,得到一张体育部门颁发的武术培训许可证外,没有教育部门颁发的有关允许你西山办学,也允许你西山列入学历教育范围的任何证书。一句话,虽然你西山学校已历时5年,6年,7年……不管办学办了多长时间,但都是没有经政府批准的学校,没经批准的学校是不合法的。一所不合法的学校竟然几年如一日地越办越红火,越办名气越大,越办旗帜飘得越高,就是想往回收都不行。西山学校,还真有点“牛”!
    尽管每年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走进西山学校,但政府的“红头文件”对一所历经多年,且迫切需要学历教育资质的民办学校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你西山纵使有“三头六臂”,最终也是要误人子弟的。
    作为创校人张文彬天天面对着眼前如云的学生,面对着众多学生家长无限期待的目光,面对着西山蒸蒸日上的事业,他不甘心因为缺了上级教育部门的一纸批复而止步不前,甚至把高高飘扬的西山旗帜拉下来当作一块厨房抹布。他痛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的把学校办好,让家长放心的同时,也请政府放心。只有让政府放心了,才有底气请求政府支持。
    从此,张文彬开始了优质办学和向上级申请批文的“万里长征”……
    这个“万里长征”,虽然没有看得见的“雪山”、“草地”、“铁索桥”……但看不见的“雪山”、“草地”、“铁索桥”却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他那非凡的耐心和坚韧的意志。他立志:不办好学校死不休!申请不到上级的批文,就关了校门撤离西山。因为他不愿意让家长失望,更不愿意让政府失望,他办的学校一定是家长和政府的放心校!
    张文彬在努力练好内功、力求办学质量的同时,一次又一次,也算不清有多少次,为了那合法办学的一纸批文,跑上跑下,车轮滚滚……
    其实,“大有大的难处”,作为国家机关重要职能部门之一的教育部门,对“民办”学校这个新生事物,也并非视而不见,更没有不闻不问,而是对类似于西山文武学校的民办学校总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像西山文武学校这样不仅能够从无到有,而且还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小到大,甚至还可以一步一步地从土到洋,越办越出色,越办越红火,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办学的实力,是完全可以给予学历教育资质批文的。忧的是这类民办学校毕竟是“民办”的,与政府兴办的公立学校有着很大的差异,公立学校的一切都在政府的扶持之下、掌控之下。几乎每走一步路,都由政府“牵”着走,从“蹒跚”学步之时就由政府“牵”着,一天天地长大,政府对此就特别地放心。而民办学校是自发产生的,既然能够“自生”,那会不会在哪一天“自灭”呢?即便不自灭,它的“生存”条件、“成长”条件好不好哇?师资强不强?教学是否规范?有没有按照教学大纲去做?那么多学生到底来自哪里?全日制有没有安全保障?伙食到底如何?能不能保证营养?食品卫生安全有没有保障……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悬”在政府官员们的心里。从表象上看,一所又一所的民办学校都热热闹闹,校园如同花园,楼房如同宾馆,外观形象都不错。但深入其中了,也许有成堆的问题,不少问题都是令人担忧的问题。在极其不放心的前提下,怎么能见一份报告就批一份?你民办学校有你“民办”的理由,我政府部门当然也有政府部门的要求,只要哪一条哪一点不符合政府的要求了,政府就不能贸然的见文就批,贸然批复了,那是要批出乱子来的。凡是涉及到学生的事都无小事,不倍加重视,何以向上级部门交待?又何以向广大家长和孩子们交待?兴办学校,责重如山呀!
    当西山文武学校一份又一份地向上级教育部门呈送审批报告的时候,上级教育部门也在三番五次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次就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研究的结果是:对类似于西山文武学校这样蓬勃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要给予高度的关注,要有一个较长的考察期。在考察期期间,要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教育部门的领导三令五申:作为教育部门的各级官员,对新兴的民办学校都要在关注中予以关爱,但不允许插手其内部事务,特别要严禁向民办学校提出入股、参股,甚至索要干股的要求。对民办学校呈送上来的审批报告,要在过细的调查研究和考核、考察的前提下,慎重对待,妥善处理。
    历经多次申报,直至于一九九八年六月,福州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才给西山文武学校,颁发了“福建省社会武术馆社校开办许可证。”
    但这仅仅是“许可证”,而且还只是社会武术馆社校开办许可证,仅是这份“许可证”,西山的申请时间就长达几年的时间。然而,学历教育的“许可证”,却仍然不知在哪个空中楼阁之上?申报之路仍然是征途遥遥千万里。
    西山文武学校头顶着“不合法”的沉重帽子,诚惶诚恐地苦度着一天又一天,由每一个一天累积成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真是步履维艰呀!
    路漫漫其修远兮……
    形同泰山压顶一般重压之下的校长张文彬,常常是长夜难寐,他咬紧牙关,形同少林寺锲而不舍的念经和尚,苦苦念好“靠,变,管”这三本经。靠什么呢?一靠上级,靠政府的支持,二靠学校教师、教练的教学,三靠学生家长的拥戴。变又是变什么呢?首要的是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创校之初,西山重武轻文,文化教育仅是点缀性质的附属教育。在众多家长的迫切要求下,西山应当履行国家教委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职责,让学生掌握现代文化知识,这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孩子,对家长的一种责任。提高了这方面的认识,西山强化了文化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始就开设英语课,小学三年级始就开设电脑课,白天全日制学文化,只有小部分时间和晚上时间习拳练武,提出“以文化教育为基础,重视武术训练的教学”原则。从“轻文重武”到“文武兼重”再到“以文化教育为基础,重视武术训练”的重大转变,凸显了以张文彬为首的校领导层对国家教育方针的深刻认识,走上了一条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家长愿望的发展之路。 变的另一面是爱心教育的确立,从“严师出高徒”到“爱心出高徒”,关爱体贴学生在西山蔚然成风。  
    有了依靠,又有了一种教学理念上的根本转变,西山今非昔比了。再就是要有严格的管理。西山学校实行的是封闭式、军事化的管理方式。让学生排除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专心于读书和习武。也让教师和教练集中精力做好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全天候”管理中所遵循的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这“四严”,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在正规化的文化教育大踏步走进西山之时,张文彬开始大规模聘请文化课教师,对教师的专业对口,学历达标,严格得近乎于苛求。要求教师学什么就教什么,坚决改变过去非专业教师乱兼课的现象。学历上,坚决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中专学历,初中教师必须具备大专学历,高中教师必须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在教师与学生配备的比例上坚决超出国家规定。国家教委规定小学每班配备1.8个教师,西山已达到2.2个;国家规定初中部每班配备2.8个教师,西山已达到3.0个;国家规定高中部每班配备3.5个教师,西山已达3.8个。
    这是在文化教育方面,而在国家规定之外的武术教练和生活阿姨的配备上,西山更是不惜重金地予以高额配备。正因为武术教练们大多出自于河南嵩山,不乏高手,在建校短短的四年中,已获得一批金、银、铜奖牌的基础上,且还频频派出武术代表团出访国外,或参加国际级、全国性的武术赛事。国家体委专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先后几次亲临西山考察后,欣然命笔题词曰:“培养跨世纪文武双修人才。”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一切为了孩子”为题,报道了西山的办学事迹。值得西山长长久久高兴的是,当年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先生,知道了位于福建福清的西山文武学校的事迹后,以如椽之大笔为西山文武学校题下“一切为了孩子”,这六个含金量甚高的大字。
    从此西山学校又有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这面旗帜就是“一切为了孩子”!这句话成了西山文武学校办学的宗旨。
    张文彬常常因为手头无批文,而苦苦地商议着西山学校办还是不办,无论怎么左左右右地商议,他们都无法回答自己办还是不办。要办下去,没有批文,再往下办就一直有“非法”之嫌,作为创办学校的人首先得遵纪守法,哪能天天壮着胆子干违法的事情呢?既然违法那就不办。但凭什么不办呀?张文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办起这西山学校,受益于入学的学生不说,还受益了多少家长?多少家庭?使得选择西山就读的学生家长们,因为把孩子整一个交给西山了。让他们能解脱出来东南西北满世界的跑,办公司,兴企业,亦或是打工做买卖。特别是对那些因为家长忙生计而管不了的孩子,孩子又因此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流落于社会,荒废了志气和学业的孩子有百益而无一害。
    面对着自己不可遏制的、日益壮大的学校,张文彬由衷地认识到这学校无论办得怎么大,怎么强,说到底了,是国家的,社会的!这学校是私立的,是他张文彬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株草建起来的,再就是一个学生又一个学生招进来的,十年八年了,才有这么个规模和气势。将来把西山学校办成中国一流了,是为整个福建省争的光。再将来,倘能办成世界一流了,就为整个中国争光!无论如何,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西山文武学校是孩子们的,说到底了,是国家的,社会的。张文彬坚信:他们的学校,教育部门是一定会支持的!面对自己的学校和学生,张文彬觉得自己最应该担当起来的,就是“责任”这两个字,四面八方的老师,教练来了,他有责任;四面八方的学生来了,他更有责任。责任的使然,让他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守,还立志要把学校办出“优秀”,他期待着政府的奖励,最有含金量的奖励就是给他一纸合法办学的批文。
更新时间:2015-11-03 08:33:19 | 阅读: | 编辑:张越
Copyright©1994-2022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学校)
闽ICP备10203392号-2 闽公网安备 35018102000197号
幼儿园更新统计 | 小学部更新统计 | 初中部更新统计 | 高中部更新统计 | 职专部更新统计 | 电视台更新统计 | 腾讯视频一 | 腾讯视频二 | 腾讯视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