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建设,大规模招生,大规模发展。西山学校更大幅度地向浮山村征地,第二次征地面积达132.7亩。在这片土地上,按照张文彬的思路、规划及其步骤,涌起了西山文武学校“海纳百川”的第二次浪潮。
设在镜洋镇的接待站运作几年后,在接待学生和家长方面仍有许多不便。毕竟镜洋镇距西山武校有着好几里地,“战线”太长不说,而且在镜洋镇众多建筑物的夹缝之中,对来往车辆和行人来说,都不够醒目。几年之后,张文彬看中了距学校更近距离的甘厝口。在甘厝口转向学校的三叉路口上有一处部队已经废弃的加油站。一经商榷,一向对张、林办学持积极支持态度的部队再次支持了西山学校。把已废弃的加油站那块地划拨给西山学校,几年来一直负责接待站工作的吴元华知道接待站有了新址,很是兴奋,多次前去察看。当他每次站在几乎有一人高的荒草地里时,头脑里却浮现出理想中的接待站建筑图形,深思熟虑之后,吴元华在一天夜里的八点多钟,向校长张文彬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张文彬当即表示支持,并责成他画出草图供建设用。
几日后,建设草图送达张文彬手中,张文彬看了看,把那草图在空中晃了晃,说:“就照这干!”并同时调拨工程队开赴甘厝口破土建设……
竣工后的西山学校接待站,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甘厝路口,从此,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都能醒目地看到这个彩旗招展的接待站。从此,24小时全天候运作的接待站几乎没有停歇地迎来接往。每至接待的高峰期和双休日,每20分钟往返于学校和接待站的家长接待专车,就终日不停地穿梭,一天几十趟地接接送送,常常把驾驶员转悠得闭着眼睛都能把方向盘打到学校。
西山学校甘厝口接待站建成后,已成为西山学校的一个窗口,成为西山的招牌门面,成了一方学生家长歇脚、中转的要地。来自东南西北的家长们笑称接待站为“家长之家”。